关于我们|联系我们
首页>展览信息
展览信息

日期:2022-08-27到2022-09-30
《坐看云起》展览自序 郑文 我非常喜欢王维《终南别业》中“行到水穷处,坐看云起时”这联诗意的境界,它告诉我们,在行至绝境之后释然于当下所求,转换心情投身于所见之境,能生发出新的感悟,此种境界透露出的禅意令人回味。人不应执拗于当下所知所求,对自然相遇的一切都应欣然接受,感受自然而然的人生境遇。它让我感受到了一种寻求快乐的方法,去除观看的执念,感受笔墨中不确定的意趣,欣赏不期而遇的美。同时,“坐看云起”也是在自然观照中寻找“安心”“净心”的门径,这种静观自然的态度非常符合我内心对空寂、恬淡意境的追求。 如何实现在现实世界与超现实世界之间的游弋,表现空间从有限向无限的拓展,呈现存在与非存在的省思,这是我近期对绘画的思考。此次展览的作品皆为去年个展之后所创作的,是在没骨山水基础上的进一步探索,感受有无之间、动静之际的物象意态,希望融情入象、以象化境,探景之幽深、境之淡逸、心之恬静,追求理趣融于自然,有无的圆融、物我两谐的境界。

日期:2022-03-05到2022-03-27
本次展览便旨在扎根传统绘画,以扎实多变的绘画技法为根基,强化绘画中的诗意;并在宋人架构的基础上,立足当下,以生宣为媒介,加强笔墨渗化的作用,向给位观众展现绵长而隽永的当代传统山水。而对苏小松先生本人而言,这次创作,亦是以苏轼诗词为原点的一种全新尝试,其中包含了对于宗族归属的认同感,也因苏轼诗歌更能激发其想象力,艺术家希冀在沉潜古人几十年后,创作出符合传统意趣,同时具有个人绘画语言的精品力作。

日期:2021-12-19到2022-01-23
四位上海画家以各自的理想性构筑他们的“视觉那城”和“城市之外”,无论是具体而微的世俗图景,抑或是理性思辨的象外之旨。他们的集结和联展得以揭示艺术地理学意义上的阐发,不同的艺术家个体却有着共同的城市记忆和时代胎记,一方土地一方人。通过四位画家作品的不同面向,呈现他们共同的精神冥想。

日期:2021-10-30到2021-11-28
山中何所有,见与不见,让它成了自然中的一部分,若人能如此,则有与天地共心的自在,也有了源源不断的精神力量源泉。 山中风来,掀起树梢撩动头顶的天空;山中风来,拂起涟漪,水的波动穿透整个山谷,山中风来,我乘风一瞬,仿佛与林中鹂鸣般,驰骋人生于无穷中。

日期:2021-10-17到2021-10-24
在某种意义上来说,日本文化如同华夏文明的一个分支,这一点在文化艺术上的表现尤为鲜明。秦汉时期中华文化对日本的影响已见于典籍。唐宋之际,列岛与大陆间更是舟楫不断,人员、文物频通。岛国至今尚保留不少唐宋文化及生活模式,从几案席地、抹茶击筅、拈香赋诗到建筑之制、造像之格以至书画之风无不洋溢唐风宋韵。明代中华文明的变革为日本文化注入了新的风范,诸如书法由流行于贵族、僧侣中的唐宋风格转因重儒而关注元明吴门书风,绘画则由独尊南宋马夏画格为主的狩野派,并而推崇文人写意画格的“南画”,煎茶道亦一时风行,其余诗画酬唱、金石镌拓、清玩雅设皆蹈袭中土。明清文人生活方式与审美趣味的影响直至明治时期在日本文化界仍然显著。今天我们再来看日本文化艺术中这些带有浓厚中华韵味的部分,会有十分亲切的感觉。它们可以视作丰富了华夏艺术形式与内容的某种地方形态,更重要的是如同生物界的活化石一般,为古老的华夏文明保留了大量的文化基因,让我们可以更鲜活地触及许多在大陆已经消逝的文明细节。无论是这些有如平行世界里运行的发展探索及其成果,还是活化石般的基因与元素,都可以成为我们今天复兴中华文化的凭藉和素材,这也正是我们亟应客观、深入对待和了解日本传统文化的重要现实意义之一端。 ——施远

芊荷展览

芊荷艺术空间定期举办精品展览,展览注重主题意义和形式内容,在组织策划实施方面打造自身的品牌特色。芊荷艺术空间的展览通过与艺术家的密切沟通和艺术家的深度参与来进行主题策划,突出艺术家的思想与创作理念。
通过主题鲜明、作品精良的展览,芊荷艺术空间与艺术家共建一个艺术传播的高地,使观者欣赏到高品质艺术作品。

展览现场